周末或假日, 踏入位于加影市的加影育华国民型中学校园, 你或会听见制服团体整齐的操步声, 或会被震耳欲聋的24节令鼓鼓声震慑, 或会被铿锵有力的辩论声吸引, 或会遇见正在苦练的育华武术团或篮球校队……
“我们的学校,从来没有清静的一天, 呵呵……”加影育华华文学会辩论组代表毛紫说。
也是华文学会辩论组代表的毛紫甚至会为了准备比赛, 感觉“回家多一秒都有罪恶感, 总觉得准备得不够,希望干脆住校算了!”
而这不止是该校辩论队参赛者心情写照, 该校各个社团也都有“宁愿周末继续苦练,就愿最终成绩能让育华多添一个光环”的一种全力以赴精神!
“每当和学会同学一起练习时, 我都有一种一家人的感觉。”口琴学会主席林倩婷说。
“不论外界对我们是褒扬或批评, 我们都能接受,因为我们是育华二十四节令鼓队。”二十四节令鼓队
主席刘采珍说。
对育华这些社团就读中四、中五的领导层同学来说,加影育华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个家”, 因为这个家, 留下了他们很多为社团全力以赴的汗水与欢笑、学习与成长的青春回忆。
学校是我家, 为她全力以赴
加影育华国民型中学向来以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见著, 其二十四节令鼓队每年出队20几次, 平均每月2到3次。
口琴学会每隔两年代表马来西亚参加“亚太口琴艺术节”, 2014年已经去过了杭州,今年将要远赴台湾。
难能可贵的是, 加影育华虽是国民型中学,却有不少社团专注承载着传统中华文化,包括武术学会、舞蹈学会、二十四节令鼓队、华文学会、华乐团等。
致力于保存传统文化的华文学会, 是加影育华最大的学会, 他们曾连续办了13届的中华文化营!
育华华文学会分为茶艺组、扯铃组、辩论组(口艺组)及文集组和书法组, 每一年必定在校内负责带动许多文化活动、艺术活动、校际比赛, 活动从年头忙到年尾, 马不停蹄。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雪州中学国会式华语辩论比赛, 如今2015年加影育华夺冠的兴奋感, 依旧在同学心里久久不息……
而在加影育华, 任何大小型活动, 总会看见二十四节令鼓的帅气英姿。
2008年5月, 育华国中的二十四节令鼓队首次举办公演《春之祭》;
2009年, 他们开始在全国二十四节令鼓邀请赛中崭露头角, 以《缠》获得了全场总冠军;
2012年, 他们再接再厉, 在二十四节令鼓国际观摩会暨大马精英赛中, 凭借注入马来西亚多元民族元素, 并表达了人类向往无污染大自然诉求的一曲《鸣·族》, 最终夺冠;
2014年, 育华鼓队与坤成鼓队合作完成了公演《击·共响添艺》;
今年三月, 他们参与了由“人人人鼓剧场”举办的一场连续4天的演奏会, 名为《咚哒击》。
育华的文娱舞蹈社也不落人后, 成立于1991年的舞蹈组, 多年来由国家文化艺术文物大学的创意总监黄结游教练负责编舞和指导动作。舞蹈组参加的比赛多不胜数, 还曾代表我国参与台湾“南瀛国际民俗艺术节”。
为了打破一般人对“武术表演很沉闷”的刻板印象, 育华武术社在卸任的领导层鼓励下, 于2015年的
文娱晚会上以韩国流行歌曲《Ringa Linga》, 做了一段精彩的表演, 成功颠覆了大家对武术的传统看法, “我们也很有成就感。”今年就读中五的武术学会主席廖轩逸说。
从2012年开始, 育华口琴学会则代表马来西亚参与“亚太口琴艺术节”。这是一场国际性的表演, 每隔两年在不同的亚洲国家举办。
由加影育华各个社团透过汗水去塑造出的“育华光环”, 既闪亮, 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外人听到加影育华时, 总会在心里给我们一个很高的评价。”舞蹈组副秘书李恩琪说。
“但不是每一届的领导层都绝对标青, 所以其实孩子们的表现也有起落的时候。”副校长蔡春梅客观分析道。
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会为了达到大家心中的那个标准, 而去努力, 去背负这个光环。”热爱舞蹈的李恩琪说。
“我们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标, 那就是为校争光。”口琴学会主席林倩婷表示。
校友薪火相传
“为校争光”, 在育华学生心中, 也是另一种传承学长姐曾经创下的光辉, 甚至是突破它的目标。
为何会有这种“薪火相传”的使命?
“我们有很多校友毕业后还是常常回来协助学弟妹, 或给学弟妹祝福、鼓励,或甚至参与演出。”在加
影育华服务多年的蔡春梅副校长认为, 这个助力, 是其中一个导致大家要继续为社团努力下去的关键因素。
“我们有很多前辈都是州手, 毕业了还时常回来母校教导学弟妹, 每次比赛也一定到场支持。这就是一种传承。”武术学会主席廖轩逸说。
问及轩逸毕业后是否也会回校支持学弟妹?他和华文学会、24节令鼓队、口琴社、舞蹈社等社团的领导层不约而同、毫不犹豫地点头!
“校友经常会回来助阵演出, 我们的助理指挥就是校友。”华乐团秘书许嘉芯表示。
辩论组代表毛紫蒨则透露, 辩论组其实没有教练, 队员们互相切磋, 加上学长姐的指导, 就是他们的学习精华了!
而口琴学会的学长姐甚至在毕业后开办了Fresco音乐室, 并回校当起他们的专业指导,教他们半音阶口琴、和弦口琴和低音口琴。
校方大力支持
除了毕业校友, 校方对课外活动的支持热忱也造就了加影育华社团的光芒!
课外活动副秘书黄素霞老师表示, 在该校课外活动副校长Encik Nagayaya Muriandi十几年的带领之
下,育华社团活动变得异常活跃。
“我们的申请,副校长几乎都是批准的。他还常常帮各学会争取表演和出赛的机会, 让我们有机会大放异彩。” 武术学会秘书李雯欣同学透露, Encik Nagayaya与同学的感情深厚, 是深受学生们爱戴的好老师!
“很多活动都是学生们自制计划书呈上来,再由校方批准的。” 舞蹈组顾问老师赖慧娴老师指出, 包括大型活动计划书、如何宣传与安排练习,都是由学生亲力亲为的。
她举例, 为了参加今年在台湾举办的“第十一届亚太口琴艺术节”的经费, 口琴学会便策划了今年6月15日的演奏会来筹措经费。
“这是他们很好的学习机会, 所以大多数时候校方都会尽力满足、帮助他们。”赖老师表示, 一般上学校仅需提供场地, 而老师则在一旁监督即可, “孩子们都很独立”。
该校舞蹈学会也于去年举办舞展, 筹措比赛基金。而育华家教协会也提供了部分资助, 支持孩子们圆梦。
“学校还会积极为我们争取表演机会, 提供平台让我们精进自己的表演能力。”一年的表演次数可多达20几次的二十四节令鼓队, 去年到北京参加国际文化节时,“ 育华文化体育理事会也赞助了17名队员的机票。”
二十四节令鼓副主席赖俊延说。而如此频密又耗时耗力的社团活动,“确实有家长提出要求, 减少活动, 以免影响学业。”课外活动副秘书黄素霞老师说。
对于一个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 “我觉得读书学习并不是孩子们的全部。孩子更需要的是认识自己的能力, 发掘自己的才能, 并从课外活动中学习负责任、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
“我们为人师者应该给孩子们机会去尝试新事物, 让他们有权利探索自己擅长的领域, 还有分歧和争执, 学会如何好好与人沟通, 解决问题。”黄老师深信, 这些珍贵的磨练和学业同等重要!
因此, 面对家长的忧虑,黄老师选择教导学生“妥善安排时间, 学会判断轻重,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此外, 面对家长的反对意见, 校方也会尽量从中协调, 灌输家长课外活动对孩子的重要性。
多年下来, 黄老师欣见大多数在学会担任领导层的孩子学业成绩都不错。
至于课业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 黄老师也看见, “课外活动优异的表现使孩子受到了肯定, 重建了信心。”
我虽不是孔子 也非林连玉,
用血泪汗滴扎下的根,
在椰林芭蕉的土地,
不能轻言放弃 更不能任意拔起
不为什么 只因这个使命,
就叫传薪。
这是蔡春梅副校长亲自写给华文学会代表去参加诗歌朗诵的其中一段诗句。
(老师)长大后 我才知道,
您的一生 只导演一出树人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