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

谁偷走了孩子的学习动机 ?

文|邓志平(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心理博士,现任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助理教授)

有一件事情应该不用研究就能知道的,那就是在国中(注:初中)、国小(注:小学)及高中职里,随着学生的年级愈高,不喜欢读书的人愈多。

不过,作为研究者的我,当然还是要去探究一下,是不是真的这个样子。

於是这个学期,我带着研究生,去调查国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结果发现,虽然有看到学生的学习满意度随着年级增加而有减少的趋势,但并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准,表示高年级学生在学校的满意度并没有比低年级学生低太多。

自我控制与成就感影响学习

不过,当采用自我决定理论,提到做事情可以满足的三个基本需求(控制感、效能感和链接感),询问他们由读书当中得到的需求满足时,其中的效能感及控制感,高年级学生的分数就很显著地低于低年级学生。

这表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开始一点一滴地地失去对于读书的掌控度及成就感。而效能感和控制感正是构成孩子对读书的学习动机之主要因素。

或许是因为课程内容变难或变多,但相对其实孩子的认知能力也随着成长而开始变好。那么到底是什么偷走了孩子学习时的成就感和控制感呢?

有一次,在面对成人学员上课时,提到不要再跟孩子谈“读书不重要”这样的概念,因为毕竟读书占据孩子大部份的时间,否定这项活动的重要性,会让孩子更无所适从。

结果一位学员,也是位沮丧的母亲表示,当前的教育太在乎学生的课业表现,结果她的孩子因为没有好的学业表现,常常被老师认为是懒惰,同时也常因为功课不好而得到处罚。

的确,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他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的目标,同时又被恩威并进地强迫他们要持续去做,在这样毫无自主控制感和成就感的情况下,孩子当然接着就是对读书习得无助,视它为畏途。

给孩子克服问题的机会

然而,这时心疼孩子的家长若急着要保护孩子,开始批评甚至对抗起所谓的教育体制,而自己又没有足够权利和力量去扭转情势或逃开这个环境时,便会有“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或者即使下手了,也有种“无法改变,但又无处可逃”的挫折感。

其实这时最需要知道的是,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处罚的事,还有孩子自己想要如何地在这种困境里自处或解决问题。

家长迳自地和系统打起明显或隐微的战争,忘了真正在环境里的是孩子。帮着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拿走了孩子的自主权及克服问题的成就感之机会。

不论老师或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心疼保护和要求做到的行动里,似乎又悄悄地偷走了孩子由读书里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的机会。

成就感的来源是个人花了心力后,有看到具体的结果。

所以要想办法的是,如何让孩子不论表现是否符合既定标准,都能由读书学习的过程看到该得到的效果。

看到努力的正面结果

如果我们可以用具体的方式,回馈孩子努力的程度,而不是执着地要看到某些特定的标准,孩子就能看到自己努力带来的回馈,成就感就会来自其中。

过去在教数学时,我曾尝试让学生每堂课有随堂测验,测验的内容有60%完全来自该堂所上过的题目,而且可以参考自己的笔记去回答问题;其他40%则是有变化且难度的题目。

结果发现,学生们上课时更勤于做笔记,而且在拿到60分后,还会想要挑战那些有变化的难题。当中,我看到学生们对于自己能够掌控及格分数及自愿地增加挑战程度的控制感和成就感。

一昧地要求孩子达到他们无法触及的学习目标,或者在没有他们参与的情况下,替他们解决学习问题,将会徒增孩子们的无助感或挫折,进而浇熄他们学习的热情。

或许读书学习这件事并不一定是孩子自愿要做的事,但只要能由当中找到他们能掌握的部份,花心力去做,然后有机会看到效果,便可以享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如果你现在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动机,虽然我无法具体地提出适合你孩子的方式,因为这些是要透过你的观察及配合所处的情境才能真正看到的。但是,希望这里提出的成就感及控制感的概念,可以给你一些方向。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