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是最直接的教育,孩子看见父母与家人互动时的和言善目,遇到冲突时的处理态度,都成为孩子复制与模仿的楷模……
日前因学生不雅言语辱师而起的校园争议闹得沸沸扬扬,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热议。社交媒体上不少讨伐的声浪,各有立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在不同的群组热烈讨论。
当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事件中师生彼此都有责任。
而我比较关心的是,言语暴力在校园似乎日渐严重。这里想从家庭的角度去剖析言语暴力的养成与影响,也提供一些意见供家长参考。
言语暴力,复制模仿而成
有句话说:“三岁定八十”,意思是幼儿时期的表现可以预测成年后的性格。
的确,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教养对于一个人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人类在生命初期不如其他动物一般独立,小鸡小狗出生后不久马上可以站立,而人类要到4~6个月才能翻身,一岁左右才能行走。这段幼儿时期的不独立,让孩子需要依附父母来生存。也就是这一份依附的关系,让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影响力。
孩子第一个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
幼儿时期从父母行为态度的学习,比较倾向是“复制”大于“模仿”。“模仿”是有意识地去学习对方;“复制”则是无意识下的直接吸收。
父母所做所说,会很自然的烙印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最后养成孩子的性格与行为。如果一个爸爸或妈妈在家里常常是用羞辱性的字眼与家人互动,比如:“你怎么这样笨的,死蠢啦你!”孩子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自然有样学样,学会了用尖酸与羞辱性的方式对话。
当孩子渐渐长大,6~12 岁时,学校的教育与同侪的互动对孩子的影响力会跟着变大。如果校方对于言语礼仪和态度松散,默许或放任学生使用具伤害性和羞辱性的言语,将会养成更多的言语暴力欺凌者。
而这段时期,媒体与社会主流文化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虚拟网络世界和社交媒体里的自由言论,让价值观尚未巩固的孩子与青少年,不知觉也加入语言暴力的队伍。
家庭校园网络的伤害网
身体的伤口容易愈合,深刻心理的伤害却不容易痊愈,可见言语暴力的伤害不容小觑。
从家庭发展出来的价值观与应对,加上后天的互动与社会环境的熏习,让语言暴力从家门出发,影响着校园、社会,乃至国家。
如今人手一机的时代,信息与消息的传播是即刻性的。就以不雅言语辱骂师长的事为例子,下方不当的留言比比皆是,甚至有用粗俗字眼辱骂其中一方。
静心一看,这些留言的网民,其实绝大多数与当事人没有真正的接触,对这件事的始末都搞不清楚就发表极端言论,这是不理智的。
学生从网络看到这些言论也加入战局,让网络内充满着挑畔与叫嚣的意味。
当孩子内化了这些思维后就带到学校甚至是社会去,开始对同学老师态度不尊重,一不开心或不顺他的意就以尖酸的语气和强烈的字眼与其他人互动,牵扯出更多问题!
良言善语,从家庭开始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学习说真诚的好话和把话说好都是重要的。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以温和的语气与你沟通,你就不能天天粗言秽语。言语素养的背后是优良价值观的培养和尊重态度的建立。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成了最重要的基础。
言教是最直接的教育,孩子看见父母与家人互动时的和言善目,遇到冲突时的处理态度,都成为孩子复制与模仿的楷模。下列几个点是父母可以做的:
1. 用尊重的态度面对孩子
父母要记得孩子是“未来的大人”,他们也有自尊。你对孩子的说话态度,孩子是直接感受的。无需刻意讨好或奉承孩子,管教孩子还是可以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父母可以学习在语气和说话内容上让孩子感觉被尊重。
2. 把握机会教育
当有关语言暴力的事件发生后,父母可以用这事件与孩子做讨论。你可以拿网民的留言与孩子进行脑力激荡,比如:“如果你是当事人,你看到这个网民说你是智障白痴,你的感觉是什么?”、“那如果你的同学或妹妹被这样讲,你会怎么做?”让你可以通过孩子的回答来明白他的思考脉络,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记得不要说太多道理,你要先学会听孩子才会说。
3. 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就是家里常做常说的事,内化成一股家里的主流思想和行为准绳。你要孩子怎么做,做给他看就是了。言语素养的基础在彼此尊重,所以学习聆听和尊重是重点。特别是在面对孩子犯错时,我们说的做的,孩子会不自觉的有样学样。如果我们可以真诚而坚定言语和态度对话沟通,孩子也会学习起来。
4. 关注孩子的变化
孩子在行为与思维上的变化不是一天形成的。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言行和交友状态,若发现孩子近期有开始使用不当的言语,就得适时的与孩子谈,也要有适当的管教和对话。孩子知道你的底线和要求,也学习尊重你,就能渐渐养成言语素养。
从幼儿家庭教育开始,以良好的身教和家庭文化培养孩子,就能建立起孩子言语素养的基础。虽然面对社会文化与同侪的冲击,只要适当陪伴就能让孩子有信心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更能成为言语素养的推手,良性循环,让家庭、学校与社会更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