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

马来西亚的学生与教育 还可以更活泼!

文 | Stacey周仪芬 · 翻译 | 蔡佩娟

专访旅居大马的外籍老师 Vanessa Eves、Brittany Gaetan 与 Jennifer Vicencio


近年来,国际学校迅速在亚洲地区发展起来,在泰国、越南、香港、缅甸、印尼、中国等,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尤其在马来西亚,当政府还在绞尽脑汁探讨教育改革时,不少家长已踏上国际学校列车,让孩子接受获国际承认的教育课程。

因着这股趋势,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老师顿时成了“抢手货”,纷纷获聘到国际学校教书。

在《全球最佳外籍人士居住工作目的地》(Expat Insider 2019)的最新报告中,马来西亚是很多外籍人士梦想的家园之一,位列第九。

在马来西亚从事教育工作的三位加拿大籍老师Vanessa Eves、Brittany Gaetan与 Jennifer Vicencio,就视马来西亚为他们的第二家园。

Brittany 和 Jennifer在马来西亚执教了两年,Vanessa这位数学老师则已旅居马来西亚长达7年。

在一位国际学校主任的穿针引线下,我走进了这三位老师的课堂,看他们的教学设计与策略如何融合不同的文化,让本地与外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融洽相处,毫无隔阂,大家一起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位老师的教育观是:“孩子学会如何运用课堂所学”胜于“孩子学到了什么”;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可以不断地自我反省,建立起正确的判断力与态度。

Q1:初来马来西亚教学时,你们对同学的印象是?

B:第一次进课室的时候,我发现同学都很安静,和加拿大同学很不一样。我有点无措,不过,随着了解与融入,课堂氛围慢慢转变,现在我们上课活泼多了,大家都很享受学习。

V:我倒没有感受到太大的校园文化冲击,倒是发现这里的孩子比较害羞,比较敬畏老师。
此外,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业表现不好,父母多数会觉得是孩子出了问题,需要改善,可是在加拿大,老师才是要负起责任的人,老师有责任去协助孩子改善问题。
课堂以外让我惊讶的,是行人文化,我发现这里的行人是没有公路权的,很多道路的设计并没有顾虑行人的安全。

J:要求马来西亚学生发言,对我来说是一大挑战。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与锻炼后,孩子们渡过了“沉默期”,开始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Q2:面对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的学生,你们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出具批判思维的孩子?

B:我常提醒学生,在这数码时代,学习艺术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考。譬如生活中充斥着的Instagram、面子书、电讯广告等各种影像讯息,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解读与分析信息。
面对父母时,我会尝试扩展他们对“艺术的应用与实务性发展”的认识,展示各种职业例子,让他们看到职业的前瞻性。也借此让家长了解,透过艺术课程的培养,孩子们才能建立起鉴赏能力。
我也不时鼓励学生自我反省,去发掘自己内在独特的天赋与热情,建立自我认同感,最好还能把这份领悟展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V:我认为提高多元识读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 做出改变和应对, 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
当老师教学生某数学题公式并要求他们记住一种解决方法时,这仿佛在告诉他们:只有这一个解决方法是正确的,这会窄化或硬化了学生的变通思维。所以,作为一个引导者,我通常会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各种解答方法,希望他们看见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J:学生展现的行为和学习态度,往往与他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联。马来西亚学生上课时,比较缺乏讨论或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我会尽量创造安全的上课氛围,让学生放松地学习。
我会先提出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讨论,然后渐进式地提出较具挑战性的问题,一步步引导他们讨论,让上课氛围活络起来。

Q3:在多元文化的课室里,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B:要把不同族群融合在一起并不容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很自然的会与自己的族群在一起,可是,真正的学习与互动是来自不同群体间的交流。每次分组讨论,我都在分组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尽量离开自己的舒适群体,与其他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组别。

V:我不觉得不同文化的学生一起上课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我发觉他们都合作得很好,也会互相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对数学的学习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

J:我会尽量把焦点放在学生这个人,而不是背景,因为我觉得,即使是相同背景或文化的学生,也会有差异,所以老师如何有效与弹性地经营课室才是关键。
我服务的学校多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老师,虽然很多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但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反而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帮助他们更有自信地去掌握英语。

Q4:面对心理不适的学生时,你们会如何提供支援?

B:只要学生找我,我都尽可能与他们一对一地对话,内容也不一定和课业有关,就是聊聊天。有时候,即使只是简单的一句“你好吗?”“最近怎样?”都能让学生感到被关怀,而鼓起勇气坦诉烦恼。
我也会让学生知道学校具有辅导的支援系统,随时可以提供援助。

V:我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是很坦然、透明的,我如果今天情绪不好,也会让学生知道。我主要是希望借此让学生知道,人不是全人,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是正常的。
这无形中也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他们遇到问题或烦恼时,都会找我协助,我也尽可能与他们对话了解,如有需要,才转介到可以协助他们的单位。
其实,我发觉要如何让学生勇敢地去面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才是一大挑战。东方文化似乎比较忌讳触及心理或精神相关问题,所以老师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心理或精神病症去污名化,让学生可以坦然接受支援与协助。

J:现代学生最常见到的心理健康障碍是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破坏性行为和自闭症。我们需要有宽阔的胸襟、耐心和友善的态度,去建立一个灵活却弹性的课室环境,帮助改善学生的状况。
我们也需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互相配合来协助孩子。很多父母都不愿意承认或接受孩子有行为或情绪问题,其实父母才是可以陪孩子寻求专业治疗的关键人物。如果父母隐瞒病情,老师又不知情,加上一些老师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培训,可能就会让孩子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了。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