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翔力生涯教育工作室

是时候了,让课堂学习链接全球

采访·文 | Stacey 周仪芬 · 译 | 林晓薇

专访资深社会学导师 盖伊·哈姆林(Guy Hamlin)


Q:我们看到IGCSE教育体系为主的学校,设有“剑桥环球观(Cambridge Global Perspectives)”课程,IB也设置“个人与社会(Individuals and Society)”课程,美式教育里也有“社会课”,请问这是中学教育的一个趋势吗?
社会课程能将学生视野扩大至全球,帮助学生关注、探讨这世界浮现的各种新课题,我觉得这对今天地球村的新一代年轻子民来说是必要的,他们需要学会同理他人、重视多元观点、多元文化、了解全球人类的命运如何紧密相连、互相影响。
也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紧跟环球趋势,教学内容也应紧扣环球课题,不仅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未来,也应传授最新、最有用的内容与技能给学生,教会孩子们S.T.R.U.T(Stuff That’s Relevant, Useful and Timely相关,有用、及时的),让孩子们知道将来要以什么来面对学校以外的世界。

Q:建立环球宏观的视界,对现代学生有多重要?
1. 全人类是共同命运体:现代学生必须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全人类的成功取决于大家共同的工作、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创造与发展。
2. 生存之道:全球竞争力将被简化为个人技能与思维模式,而这两种能力可经由学习持续提升,方法非常简单:多探究这个世界、多去反刍各种多元观点、多与社会大众交流,并取他人之长,化为我们的行动!
3. 前瞻思维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可帮助孩子们看见亚洲社会(Asia Society)如何立足全球,与全球共存共荣,由此培养出有前瞻思维、有行动力和创意的学生,而非只会背记和考试的学生。

Q:全球观(Global perspectives)是英国剑桥(Cambridge)提供的一门课程。可是要教这门课,对某些亚洲教师来说是有挑战性的,我发现有些老师甚至索性不教这门课了。请问老师要如何才能胜任?
其实除了亚洲国家,我发现这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的教育体制偏重阅读、写作、数理,没有深刻思考年轻人走向未来,现在就要准备好的能力,很多教学还停留在20世纪的传统方式……
但要老师不遵循指定课程,勇敢去做该做好的事,可能会让老师丢失工作呢。所以我真诚希望教育决策者和大学里的教育系教授等可以开始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需要,让老师们可以毫无包袱地,去从事更有意义、更吸引孩子们、更能引发思考的教育工作!

Q:何谓“全球教室”?
第一种全球教室:我们的课室可以链接其他课室、甚至其他国家,一起做活动、做专题,由此拓宽学生的视野,是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一种课室。
第二种全球教室:如前所述,纯为提升学生的环球观与能力,透过研讨、交流等,培养具有生产力的职场人、有贡献的公民、关注世界的“环球管家”!

Q:老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1. 关心远方之前,先关心在地问题:譬如若要关注联合国SDG# 6 之清洁水和卫生问题,他们首先应该先了解自己当地的水的情况——走入社区、拍照、请教专家……
2. 老师与国内或国外其他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建立伙伴关系:方法有很多,如ePals、Empatico或iEarn等在线匹配服务。
3. 透过Twitter聊天室(#globaledchat、#worldgeochat、#teachsdgs等),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全球性课题。
4. 依照全球能力矩阵图(the global competency matrix),让学生投入有意义的专题,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世界公民的技能和习惯了。

Q:你认为联合国有能力影响和改变全世界的教育方法吗?
影响力是有的,改革则要看国家、社区、学校了!联合国立定要在2030年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透过醒觉运动的宣传,是有一定的渲染力的,但真正的变革,还是来自基层,以及当地可能与联合国合作者。

Q:教育是否可能走向人本,而非以科学或艺术为主?
我不认为它们之间是相冲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将人权问题编入教学当中,孩子们真正地理解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把所理解的化为行动即可,切莫纸上谈兵!

Q:要把传统教育转为创新教育,其挑战是……?
是传统、恐惧与自满。别把“我学到的对我有用,所以必然也对你有用”,来复制教育模式,这会阻碍教育的前进。我认为现在是决策者听取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建议,并采取行动的时候!

Q: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21世纪的全球学习者?
1. 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2. 老师花点时间思考:你为什么教你现在教的东西?学生会从你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什么?
3. 让学生尝试走出学习的舒适区,去接触新事物。
4. 不断地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小作为也能有大影响——为社区,为这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