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翔力生涯教育工作室

我的双联课程经验:2+2,未必等于4!

文 | 邹文迪( 谘商与工商心理硕士)

上世纪90年代,私立大专院校开始在本地百花齐放,当时各校打着 “2+1” 、“2+2” 、“3+0”等双联课程(注:2+1亦即国内念2年+国外念1年),让经济风暴下的许多华裔子弟有了新的升学方式,无需顶着外币汇率的压力,即可获取外国的学士学位课程,岂不美好?

只是,双联课程,真的有那么好吗?

不善升学抉择,仅以经费做考量

高三那年,因为簿记这门课“打遍天下无敌手”,高中统考以拼全国前十名为目标的我,原以为会计就是我未来生涯的不二选择。

一场关于“2+2双联课程”的讲座,改变了我这个想法——首两年在本地修课,第三、四年再到国外完成修课,领取合作大学的学位,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学费便宜,还能让我有机会到海外去转一转,多新鲜啊,我当然心动!

于是,领了统考成绩后,我瞒着母亲,只身一人坐着不熟悉的火车,来到了不熟悉的地方,去了解不熟悉的学校。不久便带着爸妈,开着老是出状况的车子,再到那所学校完成报名程序。

最后的最后,我的选择是:台湾的辅导与谘商系!

准备一切就绪后,第二年我就开启了在本地的首两年的求学生涯……

首两年,在本地学校,我跟着满腔热忱的老师学习谘商专业,也经历了友情的考验,上课的各种成就与挫折,留下了不少回忆,也学习了不少事。

本地两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准备远赴台湾前,我回到母校去当实习辅导老师,也开始了我的初恋。

但日子过得很快,去台湾的那天还是到来了……

补修读学分,增加适应困难

搭着飞机,从高处往下看到自己的住处,似乎在跟家乡道别。

来到台湾,汽车从右驾变成左驾,马路的方向颠倒,摩托车比汽车还多,还有很多很多新奇的事物。一个离自己的老家三千公里的国度,一开始我还蛮喜欢摸索那里的生活方式,但随着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我渐渐后悔为何当初会做2+2这个决定……

开学前,到系办处理学分抵免,大学的毕业学分是128分,刚开始我以为扣除我在马来西亚前两年所修读的,“哈哈!看来只要修30多个学分就能毕业了!”

没想到因为马来西亚和台湾课程设置的不同,我在台湾的两年必须下修或补必修、学程选修还有校定必修(体育、英文、中文、通识等等),原本在马来西亚的首两年已修了92个学分的我,最终只能抵免48分学分,还要满足学校的毕业门槛(TQC电脑鉴定、服务学习),也需配合老师的开课时间来选课,甚至在选课说明会时,原本作为选修课的论文写作课,最后也考虑换成必修。

修课要求的各种变化都在我那一届落实,原本一心急着毕业,赶快回乡工作的我,顿觉倒霉——偏偏到了我这一届才改政策,害我回家的日子不得不拉长了!

人际不顺,增添烦恼

一起同班插读的马来西亚室友,也是我的压力来源之一。

这位室友与我同样,以双联课程来到台湾。

和我不同的是,他的个性不仅比较随和,弟弟、女友和许多同学也都来台湾念书了,适应问题比我少很多。

想要认识台湾同学的我,当时遇人不淑,遭受同学的冷眼对待,最后让我极端地认定台湾人“哪会友善啊?!”……

种种的挫折,让我快乐不起来,就连在台湾度过的21岁生日,我也都在和女友的吵架中度过!

最终撑不下,我只好带着疲惫的身躯,休学返回马来西亚……

重返台湾,再上大学

回马来西亚后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由于没有学士学位,我后来找的工作薪资都不超过两千令吉。我这才知道,原来学历不足,任凭你再怎么努力打拼,就算表现优异也难以升职。

当时因为认识了几位来南洋打拼的台湾朋友,令我对台湾的印象改观;也因自己一直无法升迁,最后我决定:再战台湾!

这一次,原本两项的毕业门槛变成了六项了,选修的论文写作也变成了必修,学分还是一样,只能抵免45分。

虽然可以把当年休学前所修的20学分加进去,让我有65个学分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抱怨:学校啊学校,你到底要什么?为何不单纯地让我修完学分就毕业?

幸好这一次,我很幸运地认识到了不少友善的台湾同学,另加那几位还在南洋打拼的台湾好朋友,在这么多人的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学士学位毕业,甚至以第一名的姿态上台领奖!

适应情况,因人而异

后来在家人的祝福下,我直升选读谘商研究所。

就读期间遇到一位也是因双联课程转来的学弟。

和我当年一样,带着90多个学分来台湾的学弟,最终只能够抵免39分;除了需要完成论文写作,毕业门槛也从六项再爆增至十项!

当初我到台湾是插读大三,他抵免的学分更少,仅能插读大二!

我心想,双联课程的设定不是因为合作而互相承认吗?为何听到的却与现实的这么不相符?

所幸这个学弟很优秀,不仅在两年之内修完所有毕业学分,与同学相处得也不错,甚至还在团体比赛中当上了小组长,且还得奖,后来获得机会到海外实习,现在应该是顺利等着毕业吧,但相信他会设定一些目标来完成,令自己的大四生活再更充实些。

因此,现在当有人问我“选择双联课程好不好?”时,我会反问:就看你的大学生涯想要平稳顺遂还是挑战困难?

如果可以,我建议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就直接在同一所大学修读,至少大一开学时,大家都很新,可以慢慢认识,而选课就按课纲就好,不会走那么多冤枉路!

双联课程插读大二大三的方式,尽管要辛苦地补齐合作学校的各种修业规定,在挑战当中却能扎实地培养抗压能力,前提是:你需要遇到对你友善的同学,可以陪伴自己度过大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