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Liam King 校长
现任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Malaysia(AISM)校长,拥有30年的教学经验;曾任澳洲墨尔本Kingswood College副校长,也曾任新加坡Stamford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校长,并曾负责规划制定和实施幼儿园至12年级的课程政策,并推行一套22世纪学习的学与教课程“LATTICE”(结合创新、协作与参与的课程)。
近十几年来,在教育概念与理论不断的变革,及科技的蓬勃发展之下,传统单向、单元化的教育现场被翻转了,教学方式变得更多元化,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培养新生代的反思能力,因此“标准答案”不再是孩子们学习的目的,能够提出挑战性的提问、具有批判能力,才是更重要的培养目标。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我们的教育,必须更具前瞻性,如果再停滞不前,就太对不起现代学生了。
走进校园,我们会看见有些学校强调教育特色,有些校园致力于发展新的教学模式,看重孩子的学习体验。
对AISM国际学校校长Liam King而言,目前学校应根据21世纪的教育架构,去开创22 世纪的教育!且不断地落实教育使命,开展各种教育改革!
Liam King认为,现代科技只是一种媒介,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他相信,只有具有远见的教师、坚定的领导者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Q1. 随着现代教育环境的转变,您认为21世纪的校长应具有什么特质?
随着21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场域,身为学校领头羊的校长,不仅要拥有渊博的教育知识与教学实践技能,也要具备创新、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带领团队去培育更多具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我深信著名教育家翰·杜威(John Dewy)所说的:“当我们的教学一层不变时,我们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未来。”
Q2. 身为校长,您期望打造一所怎样的学校?
著名哲学家约翰·夏尔(John H. Schaar)曾说:“未来不是目的地,而是一种创造;路,不是寻觅而来,而是打造出来的。因为打造,我们有了未来。”
打造一所世界一流的学府,是我的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高质量课程和优秀的教育团队,来共同培养热爱探究、求知、有关怀力、懂得尊重与涵容多元文化、拥有世界观的学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激发孩子们的特殊性,让他们与众不同!
Q3. 为何贵校会选择澳洲课程?
主要是它弹性很高,完全符合现今流动性、全球化的多元文化与社区需求、挑战,也符合学生的需求:
1. 它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让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2. 每个学生都拥有汲取知识和技能的权利,为学习与未来事业打好基础。
3. 每个学生都值得被关注,校方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兴趣、学习状况等来调整课程。
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教育概念的诠释,教育应落实四大方面,让学生:1)学会学习;2)学会做事;3)与人共处;4)学会生存。这个理念与我们的核心教育不谋而合!
此外,澳洲课程有一显著特色,即最后几年的学业评估,除了50% 为期末考试(在澳洲批改)外,其余50%为平日作业、测验和专题报告。这不仅符合学习需求,也有助学生提高成绩,国际升学途径也拓展了不少!
Q4. 我国国际学校的外籍老师占了30-90%,您对此有何看法?
国际学校聘用外籍老师,主要是希望保持他们学校课程的完整性,例如我校采用澳洲课程,便会聘请经过该课程培训的教师,才能落实教育理念。
Q5. 英国课程与澳洲课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上世纪40年代的澳洲课程以英国课程为蓝本,由于当时知识匮乏,因此教育非常着重新知的传授。战后时代,社会走向“控制“,有了知识便有控制的“权力”。当时,整个大英帝国,无论伯明翰、巴巴多斯或布里斯班,都必须统一课程。至今,英国仍然沿用统一的制度,严谨规定学科的界限,且高度重视新知教学。
但随着时代转变,教育转型,孩子未来要面对的,是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澳洲课程关注的,在培育未来22世纪的孩子,它致力于研发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培育孩子的高思维模式及应对困境的能力。
根据澳洲非政府组织(Foundation of Young Australians,FYA)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线性职业生涯(为梦想工作学习,进入职场,然后工作至退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工作形态的新时代,换言之,现代年轻人的职业模式是多元的,他们可以同时拥有5个职业,涵盖17种工作。
FYA也预测,2030年的市场需要的,是具备数位素养(Digital Literacy)、双语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这正好是澳洲课程的核心发展部分,符合时代变化,能为孩子做好准备。
Q6. 近年来国际学校翻倍增长,让人开始思考何谓真正的“国际学校”?您的看法是?
所谓国际学校,教学理念能真正体现其“国际学校”的精神与价值观才算,包括让孩子们学会包容和了解不同的民族与文化、懂得从人类的宏观角度做思考,认识彼此的不同,相互理解外在条件虽不同,但身为“人”的本质和需求还是不变的道理。
Q7. 我国有越来越多家长偏向选择西式教育,为何如此?
全球化的趋势让父母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未来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唯有理解多元文化,彼此互相合作,未来的成就才会越大。
就以新冠肺炎(COVID-19)为例,疫情肆虐时,全球同一阵线、互相沟通、统一措施来面对这个挑战。惟有东西方的社会融合,我们才能共同实现目标。在此之前,教育,就是让全球子民互相联结与认识的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