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中学生涯与升学谘商青春同行

3大阶段,帮助孩子顺畅进入中学生涯

文 | 李莉莉

和小学相比,初中教育,不论是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管理模式、还是学生本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每一初一新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所以,如何帮助孩子衔接初中的教育,让孩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愉快完成初中学习?家长必须尽快了解初中教育特点。

上中学前,做好心理准备

在孩子升入初中前,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包括把孩子在适应期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给孩子听,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如果条件许可,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到他即将升入的中学校园去走走看看,让孩子了解学校的整个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最好能找个有教育理念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孩子介绍一下学校的大概情况和特点,进一步增强孩子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减少陌生感。

中学教育,多元培养与发展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从心理方面来看,青少年正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有成人感但情绪不够稳定。正是由于这些新特点的出现,使得他们常处于半成熟、半幼稚、半儿童、半成人的状态,心理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与同学或老师发生矛盾,就可能走极端,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利。所以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让孩子有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思维方式上,中学也开始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以建立主体和空间的概念。

学校和家长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但不能以个性发展为借口,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初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将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跨三个阶段,顺利衔接初中

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过渡中,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心理体验,才能完成入学适应,实现平稳过渡。

♦ 第一阶段:兴奋期(开学前)
孩子对上中学都有一种渴望。随着家长甚至中学校方不断地告诉孩子“你就要上中学了”,并告诉他中学的事物,这种升上中学的渴望会提升成一种兴奋感,随着开学的临近,他们的心情会越激动,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坐不住,充满自豪感。

♦ 第二阶段:压力期(开学后的一个月)
开学后,随着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习上的紧张,孩子通常会感受到中学和小学有五个方面的不同:

  1. 师生互动关系不一样了

小学老师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机会比较多;中学老师会给孩子独立自理的宽大空间,不会像小学那般时时提醒关心,会导致不主动的孩子无所适从,因为不晓得所做的事正确与否。

  1. 学习环境和方式不同了

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某些小学时期的成绩佼佼者,上了中学后会感到越来越吃力,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出现跟不上班的现象。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不同,孩子们没有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是以学为主的系统学习阶段,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乱动,完全依照系统及指示,清清楚楚地学习。

中学则不一样,任何学习都必须自动自发,独立思考,去解决学习困扰。中学的语文科需掌握最基础的字汇与词句,多读多写,会分析课文,学会积累,学会运用,考试的走向是阅读理解,写作占较大的比例。数学则是多做多练、善于归纳总结。历史、地理等都是需要的灵活理解记忆。

  1. 社会结构的变化

上中学后,孩子要和小学熟悉的老朋友分离,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新的班级团体里寻找自己新的位置,得到新的认同。

  1. 期望水平的变化

在小学,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虽有一定的目标,但还是有自由玩乐的时间。上中学后,孩子会明显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有所不同,他们的学习负担不但变重了,需要吃苦,比较容易造成学习压力和厌倦心理。如果此时家长和老师不了解孩子的不适应心理,缺乏鼓励和针对性的辅助,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便容易身心疲惫,甚至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学习问题。

♦ 第三阶段:适应期
两个月后,如果学校和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从此活跃起来,渐渐接纳学校,接受学习挑战。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要度过升上中学的过度期,需要建立起以下的基本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以下4大能力:

  1. 完成任务的意识与能力

包括承担任务的责任感、完成任务的决心、执行任务的办法。譬如长假期间,让孩子独自去承担一项大任务,譬如美化杂草丛生的庭院,或整理杂乱无章满是灰尘的柜子,让孩子知道完成任务的简单方法,也鼓励孩子在较大的范围内,找出解决方法,克服问题;并把完成任务与玩乐分开。让孩子在这过程中,在意任务,知道任务是必须做的,愿意做,并把事情做好。

  1. 规则意识及实践能力

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开始对很多的规范产生疑问,甚至不满,或不屑一顾,而任意犯规。所以让孩子理解校园、社会的各种规则缘由,也听取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讨论,让孩子发自内心尊重规则,是比盲目要一个中学生去遵守规则有效很多的。

  1. 生活自理能力

不论孩子是否开始住进宿舍,自理生活上自己的事务,譬如洗、烫衣物、整理书架、保护身体、照顾健康、自理三餐、搭公共交通等,都是最基本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独立性,让孩子有“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情操。

  1. 人际交往

它主要包括主动与身边的同学、教师打交道,不胆怯、不害羞,与人和睦相处,有问题时会主动找老师,敢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也会尽量解决与同学的争执,尽量让自己接纳与欢喜等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加强孩子升入中学前的过渡教育,并陪伴孩子度过最初的适应期,是帮助他们迈向美好中学生涯的第一步!

《梦翔中学》3期,10/2016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