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平凡的自己身上发现自己原本的、不平凡的特质?
如何冲破既定的社会规范,欣赏、肯定自己在青春的气息里活出的这份特质?
如何步步走向成熟、散发比一般迷惘人生的大人更成熟的大人味?
“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该怎样做,朋友比较会接受和喜欢我啊?”
“我这样做对吗?这样讲话好吗?”
“大家会喜欢怎样的我?”
“怎样可以让自己更出色、更优秀、更受欢迎啊?”
每一个年轻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这些疑问在脑袋中闪过,甚至可能困扰你。如果你目前正面对或思考上面的其中几个问题,我要恭喜你哦,因为这说明你正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叫做“自我探索”,你是在发展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年龄与心理时期的关系 | |
0-1 岁 | 乳儿期 |
2-3 岁 | 婴儿期 |
4-5 岁 | 幼儿期 |
6-11 岁 | 学龄初期 |
12-15 岁 | 少年期 |
16-17 岁 | 青年初期 |
18-25 岁 | 青年中期 |
26-35 岁 | 青年晚期 |
36-60 岁 | 中年期 |
60 岁以上 | 老年期 |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成长,我们会发现在25岁以前,心理时期比较多,间隔时间也比较短。相比起中年期和老年期较大的岁数间隔,青少年时期的岁数间隔是比较短的,比如少年期是12-15岁,而青年初期是16-17岁。这意味着少年期与青少年初期是我们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在与环境和成长条件互动下,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人特质与性格。
活出青春力,活出不平凡
如何在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活出不平凡的大人味?
1. 面对自己∼ 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还有“这样对我/他人好吗?”?
习惯性问自己问题,是提高自己了解自己做决定背后思考的好办法,也是学会做决定的重要基础。
事情是否值得自己去做,事情是对是错,如何界定呢?当你问自己:“我这么做会不会伤害到自己?”“我这么做会不会伤害到他人?”若答案都是“不会”,那就不需要理会太多旁人的眼光,利人利己的事可以放心去做。
但如果是损己利人的话,可以再思考一下是否值得去做。当一个人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对的、善的”,心里就会有一份踏实感,不怕他人质疑的声音,可以活出自己了!
2. 接受自己∼ 学习接受现在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理想的自己——可以是生活、外型、或性格、能力上的理想状态,我们统称为“理想我”。
适当的“理想我”是一种目标,更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如果“理想我”与真实的“现实我”差距太大,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少同学就是因为接受不到“现实我”,却又订下非常高标准的“理想我”,而在这巨大的落差里迷失了自己,陷入了忧郁与自卑的恶性循环中。
其实,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先接受自己目前有优点有缺点的状态。当我们能如实面对自己时,就能把内在冲突的力量转移到如何具体帮助自己更接近“理想我”的努力上,渐渐地就会发展出更好的自己。
3. 认识自己∼ 积极投入团体活动,从互动中认识自己
儿童时期的我们多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寻找自己的定位;青少年阶段则倾向在同侪眼中找自己。
“自我认识”这个功课要在人际互动中才能圆满。别人怎么看我、我怎么与别人相处互动,这个过程所建立的友谊关系,便是形成“自尊”的重要因素,可见参加团体活动对一个青少年有多重要。
选择比较良善的团体活动,例如体育、兴趣、或制服团体,能遇见陪伴你一起培养出人际关系、情绪照顾的伙伴,这是锻炼你的好地方。
4. 拓展自己∼ 多方发展与尝试,打开自己无限的可能性!
接受现在的自己,不意味着原地踏步。盲目地放大“这就是我”来合理化自己负向的行为与性格态度,是不成熟的表现。
与其把专注力一直放在缺点上,我们可以把专注力转移到——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其实“今天的自己”就是我们每天做的决定与环境互动下的一个结果。如果我们想要有不同的展现,就得加入新的“材料”。接受自己、欣赏自己优点的同时,我们可以主动去发掘新的可能性。你会发现原来一个内向的人是可以有一些外向的表现的,而一个觉得自己不会说话的人,是可以通过练习,让自己一鸣惊人的!
通过以上这四个方法,我们能在平凡的自己身上发现不平凡的特质,学会接受自己,面对自己,欣赏自己,再拓展自己!
祝福大家,日渐成熟,散发出更成熟的大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