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青春同行

青少年忧郁系列6
当疫情 带来了忧郁…… 为青少年 打开另一扇窗!

文| 林晓薇

当穷困潦倒的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在画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正在承受残酷迫害的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却没有选择自我了断,她选择一边劳作,一边坚持创作。
多年以后,丁玲坐在老藤椅上回忆起当年的选择时,她说:
人啊,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就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疫情反反复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何种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曾如此预估:新冠肺炎的爆发和流行可能可以在一两年内减轻,甚至能够很好地控制,但是它对全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少要持续10-20年。

从疫情爆发而需要居家隔离,青少年与儿童因不能上学,打破了原有的健康作息规律,在缺乏体育锻炼、升学受阻、亲子冲突等情况下,青少年内心的恐惧、沮丧、厌倦,甚至是焦虑、抑郁是需要被关注与重视的,以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包括眼下可能已经浮现的自伤行为、睡眠问题、沉迷网络游戏等,以及未来的生涯课题,譬如升学与就业。

协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情绪

究竟该如何协助青少年合理地宣泄与调节不良情绪?如何认识心理健康、情绪反应,而学习正视它,接纳它,并允许它的存在?

我国卫生部与教育部在今年6月24日,中五、中六生开始返校;7月15日,中一至中四学生也全数返校后,双方合作展开了学生问卷调查,指示校方要在中一至中六各年级推广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 minda sihat)。据悉,参与此项活动的学校逾2000所。

“我们(国中)辅导部大概在7月中左右接到指示后便开始全面性地,到各班级去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学会辨识自己的情绪,以便能够适应新常泰;也透过问卷调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状态,如学习、心理、同侪关系与影响、家庭的父母关系、经济状况等。”在国中任职辅导的陈老师说

陈老师指出,透过该项问卷调查活动,家教协会(PIBG)得以了解同学们的经济情况而开始进行筹款,以便发放口罩或援助金给有需要的孩子们,舒缓同学对于“家庭经济”的一些担忧;同时,有关心理健康问卷,因具有Whooley筛查评估情绪的两道题,也可了解同学过去一个月内是否感到沮丧、伤心与绝望?是否对很多日常生活活动失去兴趣,及感受不到生活乐趣?

“两道题目中,只要学生其中一题答‘是’,我们就会让同学们进一步做PHQ9(精神状态之测试)及GAD7(焦虑倾向之测试),来了解同学的精神与焦虑情况。”

寻求专业协助,有助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而一旦同学在接受辅导与测试后,分数还是偏高(PHQ9在10分以上 / GAD7在8分以上),显示同学的心理健康已经亮起红灯,学校便会马上安排会见家长,与家长商讨把孩子转介给心理医生或精神科(psychiatrist)医生(如有幻听、幻觉),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本次处理约600多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过程中,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确实因为疫情影响,有者担心学习落后、考试表现不佳;有者因为家庭出现纷争、父母吵架、或同侪间的网络关系黑洞、朋友吵架等,而有情绪焦虑或抑郁的情况。

目前在华中(国民型中学)服务的陈老师表示,过去10几年,她在马来国中服务时,比较少见马来人有自残或自杀现象,“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未发生疫情,也有可能是他们有宗教信仰的关系,平常也比较不会宅在家里,会多出去活动、运动……”
从事辅导逾20年的陈老师提醒:其实发育期间的儿童和青少年,确实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大部分的问题其实也都能够通过有效的辅导、干预来得到缓解、改善。

“不过,如果问题严重,一定要找专业心理医生来解决。“陈老师强调,父母或老师切不可轻忽、疏忽了问题的严重性,而用三言两语打发了孩子,或藉由“安慰”,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疫情为青少年心理带来了哪些影响?

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经历了什么?根据专家的分析,部分青少年受到影响的心理主要有三种:
1. 急性应激障碍
比如家人去世或家人突然被隔离,或传染病在社区内爆发,导致青少年出现急性的应激障碍,如难眠、哭泣,甚至精神有些不正常。

2. 适应性障碍
如无法适应居家隔离、网课、返校后大不如前的校园环境等。或如果曾经确诊,在人际关系上会感觉自己与他人格格不入、难以回复过去的沟通,对于他人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容易觉得别人是在针对自己……

3. 创伤后应激障碍
疫情后,一般受创的心理会在半年之内恢复正常,超越半年的则会变成慢性的精神心理,如会出现噩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失眠、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对生活、工作、学习都有较大的影响。这一类创伤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专家也比较担心会形成社会未来的问题。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