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守护人2:张家和 27岁,工程服务顾问公司环境执行专员 毕业学校/科系:博特拉大学(UPM)环境管理学系 |
2022年,槟城南部填海工程争议闹得沸沸扬扬,这边厢,槟州政府以经济利益优先,执意填海造岛打造工业区来创造就业机会,那边厢,环保组织抗议填海计划将破坏海洋生态及影响沿海渔民生计,而揭竿起义,各造坚持己意,僵持不下。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2020年东海岸铁路计划恢复原路段北线争议,交通部坚持原路线将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雪州政府及环境组织却认为,这条路线将破坏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国家自然遗产的吉冷结石英岩山脊。
类似的争议不胜枚举,雪州瓜拉冷岳北区森林保留地及沙亚南社区森林开发计划、苏丹街捷运工程争议……等等,不禁让人疑惑:难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永远势不两立?
客观科学评估,经济发展和环境皆保护
“不是这样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共存的。”
张家和解释,他的工作——环境影响评估,就是尝试在各造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达到伤害最小、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经济发展是现代生活的必然,但发展必须仰赖环境基础,无论是土地使用、自然资源获取、工程兴建过程的环境入侵和破坏,以及发展计划竣工后运作的污染排放等等,都直接影响环境;一旦发展不当,环境就会受到破坏,反过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健康安全。
“因此,发展计划必须在兼顾环境及社会承载量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环境及社会才有可能永续共存。”
张家和说,环境影响评估的功能,就像一支针线,以专业客观的科学数据为沟通基础,缝合不同利益关系人的裂缝,从中建立彼此沟通的桥梁。
“每项发展计划都涉及复杂的影响因素,而且随着计划类型、环境特质及社会脉络的不同,评估的考虑也会不一样,我们的角色,是根据科学调查资料进行严谨评估,并提供影响环境的预测及减少环境破坏的防范建议,工程进行时持续监测、管控等把关任务。”
降低发展利刃,工作很有意义
任何可能影响环境和在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发展计划,小至乡村道路、农地发展,大至高速大道及填海工程,都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估过程,由环境局批准后才能执行。
“比如环境承载力、废水处理、空气污染管理、稀有物种栖地冲击、排水系统等等,都至关重要。”
张家和笑说,自己入行只有两年多,但在工程场址考察、调查、访问受影响居民等过程中,他学习很多,也再次确立自己从事环境影响评估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他解释,环境保护可以分成绿色(Green)和褐色(Brown)两种。绿色保护走在环保线上的前端,保育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当人类力量无可避免地介入时,环保线上的中端及后端,必须靠褐色保护把关,避免发展工程破坏环境及造成污染。
“我就是做着把关人的工作。”必要时阻挡,提供专业建议,甚至监测工程按着评估报告进行,是降低发展计划环境伤害的一把利刃。
然而,也因为涉及太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矛盾和冲突也在所难免。尽管如此,张家和依然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对的。特别是,他自己就是走在环境保护前线的实践者,对环境评估的专业性和使命感更有难以言喻的执着。
文商科能念环境管理
犹记得几年前,自己还是个对环境懵懂无知的少年。“中学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环境。读中六也仍然是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直到有次上通识课,听到老师谈到环境议题,张家和突然间像开了脑,内心无比感动,他开始搜索各种环境资讯,也确立自己未来要以保护环境为志业的目标。
“我想读环境保护相关科系,但因为我是文商科学生,很多科系都只开放给理科生,唯一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系是环境管理。”
考获马来西亚高级学校文凭(STPM)后,他以第一志愿顺利进入博特拉大学环境管理学系,取得学士学位后也找到符合自己期待的环境评估工作。
张家和也是积极的环境运动实践者。“我在大学第二年就加入马来西亚绿色和平组织担任志工,参与很多为环境发声的行动。”
去年全国大选时,他与其他志工伙伴在吉隆坡独立广场拉起“投票气候(Undi Iklim)”巨型布条,呼吁年轻人投下神圣一票时,慎选能解决气候变迁和环境问题的人民代议士、清洗马六甲海龟的家等等。
环境课题很大,很复杂,而且一直持续在变动,永远也学不完。他说,大自然环境不只有生物,人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习如何与人类对话、了解人类行为,是保护环境非常重要的能力。
他期许更多年轻人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但坦言别急着投入环境行动。
“走到户外,多接触学校没有教的人事物,开拓自己的视野更重要。”就像他自己走过的这条路。
《梦翔中学》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