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翔People

侧写杨瑞清校长
疲惫就是陶醉,奋斗就是享受

文 |  黄祯玉(独中教育工作者)

他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要让教师在激动和享受中教,让孩子在欢乐和入迷中学,让学校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我们的社会,不难见到作家、画家、书法家,可是,‘教育家’却好像不怎么普遍。为什么?”
“一些真正在学校教育领域很有贡献,或表现非常优秀的校长老师们,对于人们把 “教育家”这名称冠在他们头上,也大多会急于澄清或坚持推辞,为什么?”
这是两个在我脑袋里放了很久的问题。
会放很久,其实是因为我并不急于给它们找答案。它们存在的价值,不是为了一个答案,反而是提供了我一面观察和思考学校教育问题的滤镜。

孜孜耕耘,无名教育家
被称为“教育家”的人,好像都离我们很遥远。要嘛,他们已经故去,存在于另一个时空,无法企及;要嘛,就在深不可测的高级学术殿堂,只能远望,无法靠近。
可是,如果教育“只能远望,无法靠近”,又如何能发挥润物育人之效呢?

我想,一定有一些优秀的校长或老师,他们每天就只是在意如何无声润物、滴水穿石;成为所谓的“教育家”的方法,根本不在他们每天忙碌的日程里,更别说对于个人褒赏或职称的追求。

他们并不立志要当教育家,可是最终他们却成了教育家。对他们来说,“教育家”这个称号可能只是一件别人披在他们身上的外衣;拥有这件外衣之前,他们孜孜耕耘;有了这件外衣之后,他们依旧汲汲奋战。

外衣可穿可除,可是外衣底下对教育工作的那份信仰、热忱和投入,恐怕已经融入了整个生命里的精气神里,脱不掉,除不去。

真诚谦逊,感动分享
对我来说,杨瑞清校长就是一位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初识杨校长,是2003年的事情;最近一次见到杨校长,则是去年的12月。15年,我们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变化,行知学校,也从当年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一个包括幼儿园、行知中学、行知基地、行知苑对外交流中心、行知教育书院等等的庞大的教育集团。

不变的是,杨校长还是那位真诚谦逊、坚毅沉稳的杨校长。

决定了12月再访南京行知学校,就已做好准备与逼人的寒冬宣战。可是,层层的御寒衣物,保暖功效始终不比杨校长谆谆的分享。

他总是有办法生成一股暖流,让听他说话的人全身经络舒畅,满满感动。15年前的他,也是如此。这般的功力,大概是来自高人的传授,当然,还有个人的努力不懈。

既知又行,且行且知
杨校长是一位“教育高人”的聪慧徒弟,虽然有时空的距离,两人素未谋面,但杨校长很向往高人那种靠着自己的信念和力量去改变社会的人生境界。
他从年少开始,就仰望着高人巨大的身影,隔空向他学习,并且决定以高人之名,躬行高人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作过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先生是被老天赋予天职,来到人间散播教育种子的。杨校长无疑就是那颗已经长成了大树的种子。

每一次听杨校长谈话,隐隐然能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光,从遥远的地方缓缓流淌而来。

从1978年杨校长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念书开始,到杨校长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农村开展行知实验班、开办行知小学和行知基地,到如今的行知教育集团,杨校长的生命,一直都有陶行知先生身上最大的两个因子——行与知;既知又行,且行且知。

办教傻劲,教学做合一
当年,陶行知先生放弃大学教授优渥的俸禄,卷起袖子下乡办农民教育,还以一首名为《傻瓜》的诗自勉——“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

这首诗,是杨校长生命上空一盏闪耀的明灯,在杨校长面对进城担任要职和回乡当乡村教师的抉择中,它照亮了的他的前路。

循着那光,杨校长回到了他的家乡,胼手胝足的办起了行知实验学校。

他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要让教师在激动和享受中教,让孩子在欢乐和入迷中学,让学校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南京行知教育集团如今已是国际知名的乡村教育典范,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过很多的总结报告和论文,也接待过不计其数的访问团。

所有亮眼的成就背后,都是长河般诉不尽的艰辛。但杨校长不视为苦,他说,“疲惫就是陶醉,奋斗就是享受。”做了1分的选择,就要用99分来坚持;而1分的成绩,要用99分的成长来创造。

成为更好的人,还能更精彩
他们的校训不是什么四维八德,就是简单的一句话:“还能更精彩”(The Best Is Yet To Be)。

“还能”,体现的是动的形态;“精彩”,也预示着一个方向。

人的成长是动态的,没有所谓的最好,却有越来越好;让学校教育帮助人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又比今天进步,一天一天地往更精彩的境界走去,大概是杨校长和所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内心平凡但炽热的愿望。

一百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知与行必须合一,才有可能产生强而有力的教育力量。

他身体力行,留下让后人仰望的高大身影。

一百多年后,杨校长也用他的行知学校和他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行合一,学会成长,“成为更好的人”犹胜于成为“教育家”;而且,成为更好的人,是一条无止境的路,也是一条快乐和幸福的教育之路。

作者写于2019年7月27日,杨瑞清校长于吉隆坡演讲“成为更好的人,从行知合一开始”前夕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