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要让人学会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我要做怎样的人?”
莫泰熙,人称华教园丁,年过七十,对教育却保有二十岁的热忱。与他聊有关教育的人与事,说到感动处,他会潸然泪下;谈到痛心处,他会严正批评。对于孩子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他词约指明——思想教育。
教育不是为考试,是为做人
什么是思想教育? 思想如何产生?
“思想,是生活中建立起的价值观。你的朋友、生活、家庭、接触的人,都会形成你的价值观。所以成人必须要有端正的思想。”
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小学和中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无疑,学校在形成孩子的价值观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莫泰熙说,今天很多人说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的学校都失去了梦想,讲一套做一套。“有一年,我出席中国的素质教育研讨会,当时中国高教主任说了一句话: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
他说,我们也在经历相同的情况,大家都还是看重考试。然而,“教育不是考试,是做人!”
“而‘人才’是对社会的心没有死。”
生命教育, 教孩子做人
为了在学校内鼓励生态环保,一名中学老师利用校内一片空地种植稻米。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稻米的生长,从谷到稻,每天详细记录。他们让昆虫自然生长, 形成有机园地。
“这种教育是课本上没有的, 老师带领学生体验、观察。这就是生命教育。”
他说, 后来这所学校的新校长将这片有机园地清除。老师在愤怒之下辞职,转而学做面包,在家中筑起土窑,自己动手做果酱,继续他环保的生活理念。几年之后, 他与以往的学生一同找来了货车,车内有窑,在夜市售卖现烤面包。
又,一名机械工程师,在事业最高峰之际离开工作岗位,回归田野当起农夫。他的父母是种稻的农夫,他想把华人种稻的技术传授给马来人,让马来农民掌握种稻的技术。后来,他接触环保,认为不该使用农药,改而种植有机稻米,再后来,他将农场改变成有机休闲农场。
“生活有太多的可能性,有些人读了这么多书,最后他回到追求生命的价值,寻找活着的意义。”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做人。作为教育孩子的成人,必须思考怎样的行为才有资格称为‘人’。要让孩子看起来是人,行为也是人。”
莫泰熙说,他的一个孙子某次在外用餐的时候,将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挑选出来。回到家后,妈妈告诉他世界上有很多饥饿的人,他不吃的食物可以给妈妈吃。孙子想了想说: “那我们买东西给他们吃。”
“这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教育孩子,引导他珍惜。”莫泰熙说。
“做人要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而尊重生命是需要学习的。”
生命尊重生命, 才能影响生命
莫泰熙经常到不同的学校讲课,每次踏入课室,同学们都会按照规矩起立、行礼、问安。“但是, 你会发现他们站起来的时候还会继续讲话、东歪西倒。因为‘起立、行礼、问安’对他们来说只是形式,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这几个步骤的用意。”
“事实上,这是学习互相尊重。老师的身份有三个层次,老师、人和生命,所以学生必须尊重。同样地,学生的身份是学生、人和生命,也必须获得老师的尊重。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认真严肃地进行问安的步骤,班长要等到班上没有声音,大家都认真站直,才一起行礼90度和问安, 老师接着也必须问安和鞠躬。”
年轻时候曾在中学任教的莫泰熙,曾有一名初中三的学生,每天上课都打瞌睡。后来,他去学生的家做了家访,才发现这名学生每天早上四点必须起床帮忙割胶的父母工作,然后匆匆忙忙地骑脚踏车,走27英里的路程到学校上课。了解之后,莫泰熙买了锅子、美禄、奶粉和苏打饼放在班上,让没有吃早餐的学生在班上吃早餐。
后来遭到其他老师投诉,他告诉校长: “他不只是学生,他是人,也是生命。人肚子饿了就应该吃东西,这个生命这么脆弱,我们应该关心。我关心生命、关心人有错吗?”
“只有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才能够影响生命。”
思想教育,影响幸福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思想指挥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杨瑞清也说过:立大志, 做小事。意思就是每一天将每一件小小的事认认真真地做, 做得很深入,做得很透彻,最后就能完成大事。”
莫泰熙举例,校园很多垃圾,是因为自私自利的人乱丢垃圾。如果大家都不乱丢垃圾,甚至捡起别人丢的垃圾,就会换来干净的环境。“要让整个地球都没有垃圾,能做到吗?就从你做起,养成捡垃圾的习惯。这就是陶行知说的‘思想指挥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好的思想指挥好的行动,坏的思想指挥坏的行动。换句话说,思想教育决定孩子的命运。”
陶行知也说过另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为什么要‘真’?我们常说‘真、善、美’,如果没有‘真’, ‘善’也是虚善,‘美’也是虚假的美。”
他说:“有些人去整容,那是假的美。每个人的样子是上帝安排的唯一的一个样子, 但很多人对自己独特的样子却不欣赏。所以很多人不认识自己。而每个人一辈子都应努力地认识自己,尊重自己。”
许多人为了迎合世俗观念而没有去认识自己, 为了竞争而忘了生活的本质, 以为爬得最高,就能获得快乐。
“真的水,没有香; 真的人,是平淡的。价值观才是影响幸福感的主因。”
“思想决定一切。从功利主导的思想里面,回归到做人最基本的快乐。让孩子从小认真地做人,养成好习惯、好行为、好的品质。有端正思想的孩子就会有责任感, 即使今天表现一般,也只是生命之花还没有绽放而已。”
文化扎根,影响思想
从奠定孩子的思想基础来看,推动母语教育近50年的华教园丁莫泰熙认为,学习语文是让人能够通过读和听,而形成“思想”。
他比喻:母语是主根,其他语言是枝干。只有掌握了母语,其他枝干才能吸收养分, 才进而学习第二、第三语文。
“华校拥有中华文化的土壤,校内的布告、活动,都强调中华文化的元素,学生自然会接触比较多华人的文化氛围。”
如果华裔学生就读国中、私校或国际学校等,而校内也欠缺中华文化元素时,“那么家里就该营造中华文化的氛围,否则文化与思想的主根就很薄弱。”莫泰熙建议道。
他认为, “主根若是不强,大风吹来就会倒。”
——《梦翔中学》001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