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中学

教学媒介语 究竟要选英语、华语,还是国语?

整理 | 编辑部

根据Jobstreet 2015年的调查,大学毕业生难找到工作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英语能力掌握不足。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具备英语能力几乎已成为升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这就是为什么我考虑让孩子念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私立学校。”

独中出身的Patrick有鉴于自己后来在本地私立学院念书时“英文吃力”的情况,决定让儿子在中学时期即适应英语教学环境。

Patrick的顾虑, 多少反映了许多选择让孩子上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的动机——让孩子接触英语。

须关注孩子的适应力

然而英语教学环境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我的孩子就不适应! 结果在学校变成了弱势群体, 导致他不喜欢上学!” 曾经送孩子上吉隆坡一所国际学校的May如此反映。

May的孩子念了6年的华小, 进入国际学校后“沉默”了一年, 最后还是决定转入独中。以母语学习中学课程后, 孩子反而如鱼得水, 适应良好,找回信心。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副研究员谢映红指出,通常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都会想尽办法,协助孩子把英语的部分补强。因此, 这些孩子拥有比较充足的资源去面对和克服英文教学所带来的困难。

“相反的,如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不习惯使用英语,也没有把听说写这件事掌握好,把他们送入以英语为主的教学环境,就比较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初期被环境淘汰。”谢映红说。

国内调查数据显示,从华淡小升上国中的学生之中,就约有30%的学生辍学,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学生无法适应以非母语(马来文)来进行学习。

“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功能除了作为知识传递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所以仅以功利或政治因素来决定教学媒介语的应用其实是非常片面的。”谢映红说。

在独中念高中二的敏(匿名), 每周有三天的英文补习, 学习文法、写作与会话。“我从初一就开始补习英文了, 妈咪说华语和英语都同等重要, 她同意让我上华文独中,但英文就要另外下功夫补强。”

目前就读理科班的敏, 回想自己这5年来在独中用母语学数理史地等科目, “完全没有理解的问题。”华小毕业的她说。而未来计划到英国念书的她, “也没有在害怕英文。”

“让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使用他们的第一语言来学习, 其实是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和理解各个科目的内容的。”  谢映红说。

“学习不真的是快乐的事, ‘学会’才是!”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国璋强调。

文化扎根,影响思想

从奠定孩子的思想基础来看,推动母语教育近50年的华教园丁莫泰熙认为,学习语文是让人能够通过读和听,而形成“思想”。

他比喻:母语是主根,其他语言是枝干。只有掌握了母语, 其他枝干才能吸收养分, 才进而学习第二、第三语文。

“华校拥有中华文化的土壤,校内的布告、活动, 都强调中华文化的元素, 学生自然会接触比较多华人的文化氛围。”

如果华裔学生就读国中、私校或国际学校等, 而校内也欠缺中华文化元素时, “那么家里就该营造中华文化的氛围,否则文化与思想的主根就很薄弱。”莫泰熙建议道。

他认为,“主根若是不强,大风吹来就会倒。”

——《梦翔中学》001期,2016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