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中学

我们到底该教会青少年什么?

采访: 刘蕴菁、侯雯荔 | 文: 刘蕴菁

父母和老师依旧注重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如读、写、听、算等课业技能与成绩,却忽视了孩子们的社会情绪发展……

抗压力低、沟通技巧差、社交能力差、不独立……
当社会大众对青少年做出以上评价时,你是否想过,为何众人会对时下青少年有这样的印象和看法?

不能忽略生活与人品教育

家庭、校园和社会教育,究竟给了青少年什么?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到了孩子们步入青春期时,父母和老师依旧注重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如读、写、听、算等课业技能与成绩,却忽视了孩子们的社会情绪发展(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和道德价值观的发展(Moral Development)。”

博特拉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教授Samsilah说,孩子们在小学、中学时期一直被灌输学业成就的重要性。当他们毕业后,踏入职场时,才发现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人格特质、个人的核心原则等,才是决定他们在职场和社会上的成就。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和老师,都忽略了这部分的教育。” Samsilah说。

知识不能再生吞了,要知道为什么而学

新纪元学院兼任讲师吴启铭说:“我们的教育给予孩子很多知识,但孩子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对他们有什么用、他们该怎么使用。”

吴启铭认为,我们的文化并不会告诉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总是认为他们长大后就自然知道知识的用处。

例如三字经,大人会要求孩子背熟,但是孩子却不知道其中的涵义。“为什么当我们要孩子吞下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却不帮助他们消化呢?”

吴启铭指出,如果学校学习的东西已超越了孩子的能力,或者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的时候,学习兴趣就会降低。

学做人,学互动

根据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开始发展和掌握逻辑思考、假设与演绎能力、抽象思考和系统性或实验性思考。

Samsilah指出,这阶段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即理解他人,也决定如何与他人互动,因此在这个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需要透过社会互动来界定自己。

青少年需要获得人际互动的训练,更需要同侪。

“接触好与不好的人和事,才能够学会与人打交道、如何选择朋友、知道对不同的人该用什么互动方式。”

吴启铭建议,如果孩子在学校接触的人较少,如Home school的孩子,父母应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参加不同的活动。

渐放手,养成自立能力

吴启铭说,孩子也需要从生活中吸取人文素养。

“如果孩子没有办法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人文的培养,父母就要想办法给予相关的教育。”

有些责任父母应该要承担,思考孩子缺少了什么、可以怎么帮助他,让孩子可以补强。

“人文、生活管理,都是生活能力,不能让孩子脱下专业服后就是生活白痴。”

吴启铭指出,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与辅助,而不是父母过度的关爱与照顾。

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吴启铭举例,每当SPM成绩放榜,许多父母会替孩子索取升学的资讯和咨询。而很多孩子不自己咨询的原因是:不好意思、不知道该怎么问。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没有能力去面对自己的升学和未来生涯的发展?

“显然,孩子的独立性是不够的。这也显示我们的教育需要训练孩子独立和面对问题的能力,别让孩子想长大,却又怕面对问题,老是需要长辈充当‘拐杖’。”

他比喻,孩子就像是幼苗,他们的枝干没有力量,需要拐杖是很正常的事。“当孩子长大,我们要将拐杖拔掉时,就必须思考自己有没有教孩子如何独立地生活。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做到这个部分的教育,就认为孩子到了某个年龄阶段就会独立,那是不现实的。”

“独立是一个过程,必须从初中开始慢慢培养。那么到孩子中学毕业后,就会具备那个能力。

当我们拔掉拐杖,他就可以生长得很好。而不是什么训练都没有,就认为他们会自己生长。”他说。

了解想法、兴趣与能力

当父母在思考要为孩子选择什么学校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想法、能力和兴趣,并且给予支持。

“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展和变化,有助于帮助和引导青少年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宜用在青少年的身上。到了中学阶段,“父母和老师都需要更多的沟通技巧、倾听技巧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和可靠的关系。” Samsilah说。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