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大学

畅谈选大学更重要的事

采访整理 | 林晓薇、刘蕴菁

分享人:
钟瑜博士(简称钟)
我的大学和硕士课程皆在台湾就读,艺术学博士学位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完成。从80年代开始至今30年,我在海峡两岸留学和工作。90年代中国开放之初,我到中国修读博士学位,是第一“批”(当时只有2人)前往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中的一人。
如今我在中国任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钟正山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艺术心理咨询师,见证着中国这20年间的变化……

黄祯玉博士(简称黄)
我80-90年代留学台湾(学士),90年代留学美国(硕士),2000年初期留学中国(博士),由于学习的阶段不同(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留学的年份也距今10-20年了,以下的看法纯属个人经验与意见。

潘永强博士(简称潘)
我的大学和硕士学位都在台湾完成,政治学博士学位则在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完成。现任南方大学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留华同学会署理会长,曾任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校长、新纪元学院讲师、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人为何要上大学?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上大学的乐趣?

对此问题,曾任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的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认为,高等教育不是教你知识和技能之处,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无尽嘲讽》的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认为,大学教育为的不是改变人的生活环境,而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更快乐:哈佛最受欢迎的一堂课》风靡全球,教授这门课的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教授则认为,教育能让你活得幸福,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而如何让我们选择的大学能够落实以上高等教育的本质:让人的自我效能感更高、让人思考、让人幸福?

本刊特地走访了在本地有影响力的三位教育工作者——潘永强政治学博士、黄祯玉教育学博士及钟瑜教授分享,同学究竟要做何思考,可以百里挑一?

除了大学要符合个人的生涯规划与升学规划外,曾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接受学士、硕士、博士教育的这三位博士,还有以下看法,教你如何用更重要的角度,看见一所大学的美丽与魅力!

更重要的思考角度 1: 学术环境

黄:
譬如大学的学术环境是否良好,校内外是否有学术活动、讲座、图书馆、博物馆、社教馆、学习中心?
学习上所需要的大部分学术资源是否都可在校内取得?
是否常举办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
论文网是否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可供参考?
图书馆开放时间是否够长、电脑室的设备是否便利、大学附近是否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等

潘:
教学和研究的学术环境是否能让人认真踏实地学习与研究?
是否有较成熟的学术规范?
师资的学历和训练是否完备?
大学体制的发展是否成熟?
是否有充足的经费引进优秀师资和扩充仪器与硬体?
青年学者是否也具潜能?
整体大学的发展是否不断前进?

钟:
是否跟国际接轨,学术研究扎实,个案研究丰富?
是否有许多海归人才、国际学者、客座教授,让学术研究方面迅速发展?

更重要的思考角度 2:教授
黄:
教授的专业水平
学历背景是否多元(毕业自不同国家)
教课的热忱~是否认真地指导(包括见习指导)、与学生亲近、经常互动讨论、欢迎学生私下请教、鼓励学生发言和发问……
是否有助教的支援

更重要的思考角度 3:同学素质与学习氛围
潘:
是否有杰出的优秀校友与在籍学生?
学生的勤奋、用功与刻苦程度如何?

钟:
学生是否刻苦、积极、反应快、目标明确?而非养尊处优,无法刻苦耐劳……
校风是否淳朴?同学之间的相处是否温暖有爱、有道德伦理,而非竞争激烈,难以交心……
温馨叮咛:中国的重点大学固然在学术、师资、资源等方面已国际化,然而,马来西亚学生到中国留学,并不一定要选择重点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在十几亿人口之中,经过严格筛选、淘汰以后的精英,若马来西亚学生并非成绩优秀的优异生,在学习上必然面对沉重压力和挫折。

以北京大学为例子,2006年我到该大学参加讲座。讲师甫演讲完毕,中国的孩子已从演讲中抓出重点,并提出深入的问题。你或许还在消化讲师演讲的内容,但他们已积极地发问,反应非常快速。

中国学生刻苦,有目标、有梦想。马来西亚学生早期因多元语言的关系,在中国有优势,但现在中国学生也能掌握好英语,甚至比马来西亚的学生更好。他们刻苦学习英语的程度,从早上在大学,就能看到一大群的学生散落在校园各角落,捧着字典背英语词汇,即可略知一二。

更重要的思考角度 4:大学校园文化
潘:
譬如校园文化与环境是否崇尚自由与平等,有较多自主与张扬个性的空间?
是否能激发起个人潛能?

黄:
校园文化是否纯朴?
社团活动是否很多,譬如随处可见活动海报或宣传单?
运动设备是否齐全?
是否与社区融为一体?(我念硕士的那所美国校园没有围墙,与社区同在)
是否有大气的校园建筑(如学校博物馆、科学馆),也有清幽的自然环境?让师生在天气良好时,都想席地而坐,或上课,或讨论,或闲聊或发呆……
学习氛围是否闲适而非匆促,深入而非浅显,是否让人感觉宁静致远……
校园绿化是否做得很好,是否有运动的氛围、有许多的表演活动、有晨读的学生……

更重要的思考角度 5:国际化
黄:
譬如在住宿安排上是否会融合本地学生与外国学生,让大家有更多文化交汇的时刻?
学校是否有国际学生事务处协助国际学生?

潘:
是否有许多的国际性学术活动与演讲?
是否有很多对外交流的资源与机会?
留学生教育发展是否快而稳?

总的来看,大学是你型塑自己的生命价值、人生思维,也是你探寻真理、追寻理想的重要时期!好好选择适合的环境,然后用心去遇见你生命中重要的良师益友与智慧的光吧!祝福你!

Tags
Show More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